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900304292137L/2023-00133 分类:
发布机构: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3-02-24
名称: 重磅!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0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重磅!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发布日期:2023-03-01  浏览次数:-

        到2025年,东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突破370.6km。2月24日,《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2025年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实现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和公交都市,将东莞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


        01  全市轨道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大力推进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持续提升。


        为加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重要铁路枢纽,东莞市轨道交通局已组织开展了《东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编制工作,拟打造“二主六辅”的枢纽布局体系(“二主”:广深第二高铁中心城区枢纽站、东莞东站,“六辅”:虎门站、东莞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东莞滨海湾站、松山湖站),同时,积极谋划将广深第二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近期建设计划,以实现与周边高铁网络互联互通。


1.png


        在“十三五”期间,东莞境内既有的广深港客专、广深铁路、京九铁路设有虎门、东莞、常平东、东莞东、樟木头等5个客运中间站,铁路旅客发送量从2015年的1801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3110万人次,增幅达173%,总体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以来,日均客运量从2016年的9.5万人次提高至2019年14.73万人次,增幅达55%。


2.png


        如今,全市的国家铁路网络基本成型,城际轨道实现零的突破,城市轨道交通加速建成。东莞市轨道交通局正进一步优化改善接驳设施和出行环境品质,满足市民对轨道交通美好出行的需要。


        02  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力争突破370.6km


        “十四五”是实现交通强国目标的关键时期。作为广深港及跨珠江区域的轨道交通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将加强与广州、深圳等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助力东莞在广深“双核联动、比翼双飞”领跑格局中占据第一阵营,促进都市圈产业、人口、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治理体系等全面对接和协同发展,共同提升都市圈的发展质量。


3.png


        据预测,东莞近期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量约178万人次/日,远期出行量约400万人次/日,轨道公交出行将成为东莞市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4.png


        《规划》提出,东莞将紧抓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机遇,以国家、省、市重大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为契机,推动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层次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与换乘,主动对接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着力打造“内聚、强心、外联、提质”的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突破370.6km,其中高速铁路70.1km、普速铁路76km、城际轨道129.2km、城市轨道95.3km,轨道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支撑“三心六片”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 2025年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实现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和公交都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


        ——区域辐射力更强,湾区互联互通更畅。至2025年,实现国家铁路146.1km,推进城际铁路开通129.2km,力争实现东莞市中心城区的国铁始发功能,实现与京津冀城市群8小时可达,长三角城市群5小时可达,融入全国城市群发展。60分钟抵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45分钟内抵达湾区高铁枢纽,90分钟内抵达机场枢纽。


5.png


6.png


        ——轨道与城市协同互动,交通出行绿色低碳。至2025年,推进城市轨道线路建设,力争实现轨道95.3km,中心城区至松山湖轨道方式20分钟可达、中心城区至滨海湾新区轨道方式35分钟可达、松山湖至滨海湾新区轨道方式25分钟可达,支撑“三心六片”的区域协调联动发展,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的地位愈加凸显。


7.png


        ——服务更加便捷优质,管理运行更加智能高效。推动城际轨道公交化、票务一体化服务以及国铁、城际、城轨、快轨的安检互认,努力实现城轨、快轨、城际的“三网融合”。盘活路网资源,扩大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市场份额,推进铁水、公铁等多式联运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交通引领,推动轨道交通与5G、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提升轨道智慧化管理运营水平。


8.png


        ——轨道交通发展更加可持续。加快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常平火车站等TOD、TID综合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其他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逐步完善TOD综合开发和效益反哺机制,重点完善全市轨道站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一批轨道站场综合体(下称“TID”)及“轨道+物业”“轨道+社区”示范项目。积极推动轨道产业的发展和集聚,吸引轨道人才落地生根发展。


9.png


        “十四五”东莞轨道重点工程


        建成佛莞城际(东莞段)、赣深客专(东莞段)、深圳至江门铁路(东莞段)、1号线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深惠城际(东莞段)、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东莞段),推进中南虎城际(东莞段)、塘厦至龙岗城际(东莞段)、莞深中轴城际(原常平至龙华城际)(东莞段)的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城市轨道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等城市轨道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轨道通勤线、滨海湾新区轨道加密线、东莞与广州、深圳轨道衔接线路规划论证工作,适时启动第三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10.png


        “十四五”东莞轨道投资估算


        国铁城际线路根据东莞境内线路长度,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建设有关工作情况的签报》的建设成本进行估算;城市轨道按照《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21-2026年)》规模和投资额计算。


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