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由武汉大学与水乡经济区管委会共同发起建立,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院党委书记黄卫华表示,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武汉大学与东莞市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次重要实践。“水乡经济区的产业基础与武汉大学在新能源方向的科研优势不谋而合、高度契合,这让我们既看到了产业链和产业布局上的优势,也看到了政策优势。”他说。
南方+:武汉大学在新能源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高校第一梯队,选择与东莞水乡经济区联合共建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基于什么样的契机与考量因素?
黄卫华: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武汉大学与水乡经济区联合共建储能技术研究中心,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产业研合作,打造研发实验室、中试检测实验室等,推进实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重要举措。
武汉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始终致力于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基地。水乡经济区则布局了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想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就需要站在产业发展的全局思考,产学研用融会贯通,政策组合拳创新扶持,才能高效、高质破解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梗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武汉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与东莞水乡经济区管委会紧密合作,由水乡控股公司联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共同设立了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将秉持“创新、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各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储能技术的新领域、新方向。水乡控股公司则发挥水乡科技创新技术经纪人角色担当,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对接和成果转化等方式,聚拢一批资源方,如资金融通、政策申报、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搭建高校与企业、技术与市场、专家与企业家双向交流通道。
南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研究中心计划未来如何实现共赢?武汉大学将能从哪些具体层面,为产业发展赋能?
黄卫华:研究中心将依托武汉大学在化学与分子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汇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致力于储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第一,聚焦科研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武汉大学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积累,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等技术,以及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熔盐电化学、光(电)化学等重要研究方向,思考如何与东莞企业发展相结合,共同推进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的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
第二,聚焦人才培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已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新能源领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未来可以依托研究中心,针对性为东莞和水乡培养一些新能源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也可以邀请当地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一起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聚焦政策支持,新型储能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研究中心共同推进新能源政策的落地实施。